端午节
“端午临仲夏,时清日复长。”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便是粽香四溢的端午节。大街小巷飘荡着粽叶的清香,艾草与菖蒲斜倚门楣,处处洋溢着传统节日的浓郁氛围。
包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。妈妈是包粽子的行家。每逢端午前夕,她总要将糯米淘洗得晶莹透亮,红枣浸泡得饱满如玛瑙,新鲜采摘的粽叶还要在清水中养出山野的灵气。看她包粽子是种享受——青翠的粽叶在她指间翻飞,三折两转便成玲珑的漏斗,填入雪白的糯米与嫣红的枣子,系上麻绳时总要留个精巧的结。这双巧手包出的三角粽,棱角分明得像艺术品。
记得第一次学包粽子时,我笨拙地扯破了三张粽叶,糯米洒了满桌。母亲却不急不恼,握着我的手示范:”粽叶有经脉,要顺着它的性子来。”当她帮我挽救那个歪歪扭扭的”作品”时,蒸腾的热气模糊了我的视线,却让掌心的温度格外清晰。
如今,我包的粽子虽不及母亲的手艺,但每年端午的保留节目,仍是母女俩围坐在厨房,一个教一个学。灶台上咕嘟作响的煮粽声,混合着说笑声,构成了最动人的节日交响曲。
在这个被列入世界非遗的节日里,最珍贵的或许不是完美的粽子,而是一家人共同准备的过程。正如母亲常说:”粽子要趁热吃,亲情要用心品。”愿我们永远记得,端午的味道,是粽叶的清香,更是家的温暖。